为传承和弘扬非遗美食文化,让青年们感受非遗美食魅力,增强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2024年7月19日,周口职业技术学院文化旅游学院成立调研团队开展“听顾家馍的历史故事,做非遗美食路上的传承者主题活动。



团队到达周口市沈丘县老城镇顾家馍非遗工坊,通过调研了解到,起源于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的沈丘顾家馍,是黄河流域农耕文明的活态见证。据《顾氏族谱》记载,先祖顾二别子因独创“三醒三酵”古法蒸馍技艺,在黄河水患频发年代以馍赈灾,被乡民誉为“救命馍”。其馍形如白玉、久存不裂的特性,使其逐渐成为豫东地区祭祀、婚嫁的必备礼器,民间至今流传“顾家馍一上桌,神仙也要歇歇脚”的俗谚。经顾氏家族十七代人接力守护,这项融合面塑艺术与发酵智慧的传统技艺,于2009年被列入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且顾家馍制作遵循72道古法工序,从立春伐柳制屉到寒露启用窖藏老面,暗合二十四节气农耕规律。核心技艺“金丝盘花”需徒手将面团旋拧出千丝纹理,蒸熟后馍内自然形成蜂窝状气孔网络,口感绵韧回甘。最具代表性的“龙凤馍”造型,源自清道光年间顾氏族人进献宫廷的贡品设计,如今仍是豫东民俗活动中“祈福纳吉”的文化符号。
通过此次活动,调研团队深入非遗工坊,挖掘了顾家馍背后的历史文化底蕴,也深刻体会到了非遗美食不仅是人们舌尖上的享受,更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这次活动唤起更多人对传统饮食文化的关注和传承意识,有助于号召大家推动非遗美食的发展和弘扬,让这些承载着历史记忆和民族情感的美食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让中华文化在世界舞台上展现出独特的魅力。